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2020年素质教育教研室教学类竞赛获奖教师风采展示

发布时间: 2020-12-07

2020年11月,素质教育教研室彭景老师在我校第1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20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电子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牟智红老师在2020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电子课件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彭景

彭景,中共党员,自工作以来,曾获两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学生辨识单元竞赛第一名、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单元竞赛一等奖、第1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20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电子课件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科技文化博览节“第二届‘博古通今·胸怀天下’知识竞赛”活动二等奖、第十五届科技文化博览节“暑期‘文化·科技·卫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教师、招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团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强调以“学生为本”,辅助学生成才。彭景老师深知教育的根本含义及目的,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和初心:“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就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虽然大家都说教师是蜡烛,但我觉得其实学生才是,而我们教师只是那个点蜡烛的人,让学生发光发热,照亮和温暖我们。关于教育,我非常欣赏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当初我选择教育行业的原因一是受所学专业的熏陶,怀揣着教育理想和情怀;二是教师角色定会时刻鞭策自己求知励学,约束自己修身养德。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永远怀揣着真挚与热情来对待‘教育’这件事情。”

彭景老师作为素质教育教研室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我校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中,每门课程都承担着不同的意义。如《大学生职业素养与人生规划》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觉悟、成长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系统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并能够适应多元社会需求发展。再如《中西文化概论》旨在帮助学生思考文化现象、学习人类文化精髓、提升文化自信、多元文化认知和强化人文素养。再比如《经典选读》意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经典来体验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领悟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进而引发自主阅读和思索。而《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则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努力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

在谈到给新加入素质教育教研室的新老师一些建议时,她谦虚地说道:“即便是新加入课程组的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而且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只是想要告诉包含我自己在内的老师,我们只要站上讲台,就是一个发光体,要自信地去传播知识和散发光芒。”同时她也强调:“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随着时代大步前行,不断更新迭代自身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群体的特质变化。”

随后彭景老师分享了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及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后的心情。起初的她怀揣着检验水平、寻找差距、促进学习、迭代原貌的心态参加比赛。她说道:“获奖对于我个人来说达到了我参赛的初衷,我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深度复盘了整门课程,也在教学上有新体会。但获奖也并非是我个人的成果体现,它是学校对素质教育教研室老师培养成果的体现,也是全体素质教育课程组老师积累、沉淀下来的内容,我仅是代为呈现而已。因此,在未来我也希望我能持续深化课程教学,内化为自身能力后争取实现反哺。”而谈到任教的几年中获得的众多荣誉时,彭老师表示,荣誉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会带给她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的勇气;但同时更收获了一记警钟和一种鞭策,提醒自己要努力站住脚、不滑坡。

量质并存育人有道

彭老师认为,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品性就是能够严守师德师风、遵循教学计划并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有三,一是能以学生为本,掌握和关心学生的情况,配合学情制定教法;二是教育者要率先明道信道,自己能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坚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目标;三是密切关注新时代对青年的新要求,培育社会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生活中的彭景老师爱好十分广泛,喜欢学习画画、学习摄影、学习做手工等一切具有浓厚文艺气息的事情。想必正是因为爱好涉猎广泛,所以彭景老师与学生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当提到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时,彭景老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做出了回答,她说“敬业是基本,需要恪守教师职责、潜心育人;乐业是境界,需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永远怀揣情怀,去寻找新鲜的灵魂、关注有趣温暖的事情、发现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闪光点,建立好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做到内心充盈。”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彭景老师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大学里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她非常关注的一个点。如彭老师所说:“大学师生的关系在功能上是相互促进的,亦师亦友,益师益友;教师去点亮学生的同时,学生也照亮了教师;而师生关系的呈现状态就像‘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所表达的一样,它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浸润的。”

而老师应该如何做到与学生相处融洽,长期以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彭景老师一直认为与学生相处融洽需要我们对人、对己都有严格的约束和相同的标准。当教师对待全体学生能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个体能够保持尊重时,就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当教师能够自觉崇德正心、注重品格塑造、涵养道德情操时,自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亲近老师。

最后,针对文理学子们如何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加优秀这一问题,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年时期真的是很美好的时候,所以我鼓励文理学子能够大刀阔斧地去感受自然的奇妙、世界的精彩、社会的变迁,也提醒大家要谨慎坚守原则底线、自抵浮华所惑、不为功利裹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牟智红

牟智红,自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大学生职业素养与人生规划》和《经典选读》课程教学任务。先后获得2018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学生辨识单元二等奖,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0年校级教师课堂基本功(电子课件)大赛中获三等奖,2020年成都文理学院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知行合潜心求索

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为人们所广泛探讨的话题,而对于为什么选择教育行业作为自己的志业追求,牟智红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选择教育行业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教授学生通过知识转换为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陪伴学生的成长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正如牟老师所说,把教育作为幸福,而不是职业需求是她的准则。

在谈到对素质教育课程的认识时,牟老师提到,素质教育课程是我们学校特色课程之一,她偏向采用翻转课堂、创新型课堂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去体验、领悟并认同共同的情感,激励他们去思考和创新,“陪伴”学生成长。因此她认为素质教育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发展,是开放的体系,授课过程中不应当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起来,采用多讨论、多延展、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相对会更容易吸收。

在谈到为什么要去参加学校电子课件大赛时,牟老师答道,人有时候会习惯于舒适的环境,不想摆脱出来。一开始参加比赛想法很简单,抱着逼自己进步的态度,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发现书本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和创意其实可以再挖掘。通过参加比赛发现自己未来要学习的路还是很长的,之后也会继续努力。她认为,人不能停在过去的荣誉,要敢于突破才能够不断成长。

坚守岗位,情牵学子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教研室的老师大多数是一肩挑双责,既是辅导员也是教师,面对繁忙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牟老师也有自己的认识与方法。在她看来,授课教师无需刻意转变角色,在办公室时就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经典选读》的课堂上就向学生传递知识。其实无论是辅导员身份或教师身份,都是在陪伴学生成长。很多时候多种角色是交叉的,不能分割的,做好时间规划和心态调整,就能够将工作有序推进。

在牟老师的职业生涯里,敬业与乐业的意义无不体现在她的日常工作之中。凡做任何事情,必须将自身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来,专心致志,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到尽善尽美,便是敬业;在繁琐的工作中领略到趣味和价值,这便是乐业。她提到在教学经历中,让自己最感动和记忆深刻的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相识于课堂,时隔一年多在路上遇到的时候学生还从远处打招呼,也会在线上询问她一些问题,她认为这是对她工作的一种认可。在生活中牟老师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喜欢旅游和画画,所以每当遇到有相同爱好的学生时总能谈上许久。

爱严相济匠心独运

牟老师长期以来始终与学生们保持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因为她认为在大学师生关系中首先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其次,作为学生应该对教师抱有敬畏和尊敬之心,教师也应该爱护和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她寄语广大文理学子: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结束语:两位老师都为广大文理学子提出了建议和期望,愿大家能够学会弱己心气、强己心智,让思想的律动与时代合拍、身体的强壮与灵魂匹配、行动的落实与思维一致;愿大家做永远向上的青年,始终坚守立身处世的定力,持续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相信只要向上向善,终能发光发热;愿大家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国际视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采编:王雨欣,整理:赵政)。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11 16: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