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上午9点,《经典选读》课程组第一次教师研讨会在学工部楼101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骆云英、学工部副部长刘原媛、素质教育课程教研中心副主任廖爱羚及《经典选读》课程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会计学院陈敏老师主持,陈敏、古威、陆明烨、余天好、刘新、尹凤、卫晨月、李艳琴和吕明蔚共九位老师分别就课程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首先,陈敏老师从婚姻、家庭、喜好、思想等几个方面将鲁迅先生的生平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许多他有趣、但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亲爱的鲁迅先生”的生平。古威老师从我们喜爱的城市“成都”讲到他与家人的台湾之旅,分享了他旅途中的见闻与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平淡,但将点滴的生活融入思想,这就是艺术化的人生。陆明烨老师以庚款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动荡之时投身于民族的复兴与建设向我们讲述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她指出责任的重大让那个时代大师辈出,如今在安定生活之下,却少有人才出现,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余天好老师以电影《湄公河行动》做引入,讲述了一线公安干警“用生命为刃,以鲜血为戟”的护国情怀,以此为大家清晰地解读了加德纳的幸福观——幸福、献身和意义。刘新老师从新式学堂的出现讲到近现代大学的建立,提到了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大学的起源和变迁。尹凤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自述的《我的文学情缘》以及大师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来引导大家去循序渐进、不忘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去点亮人生。卫晨月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侯卫东官场笔记》以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两部作品,他还结合阅读对自己教师工作的影响,表达了对经典选读课程的热爱,分享了自己的“静远居读书笔记”。李艳琴老师以“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为主要内容,告诉我们人生应有完整的模样——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内心。她指出当代学生应注重内修,去看见事物本质的东西。最后,吕明蔚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北京大学的校徽,分享了四川大学的校训。她将过去和现在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从而让大家去理解什么是名校,什么是大学精神。
分享结束之后,学院党委副书记骆云英为此次研讨会做总结,对各位老师分享的内容一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老师们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为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上午10点30分,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图/文: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