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上午9点,素质教育教研室在主教学楼C320组织了本学期《科学技术通论》课程组的第七次集体备课,素质教育教研室负责人刘原媛及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备课。
此次备课首先由经济学院的刘刚老师讲解《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这一章节的内容。刘老师以伽利略在教堂观察吊灯摆动为时钟的出现奠定基础这一故事,引出观察对于科学的重要性这一话题。随后刘老师表示,在正式课堂上,他将让学生观看20分钟左右的视频并提出一系列关于科学方法及方法论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思考,然后留下课堂小作业和课后思考题来扩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最后,他对这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向同学们提出要尊重科学、探索科学,提升自我科学素养的要求。
随后,会计学院的贺元烨老师讲解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的内容。贺老师在课堂伊始就提出了本堂备课最重要的三个课题:地球需要保护吗、地球最后一小时的目的,以及从互联网到新硬件时代。随后在这三个问题的讲述之中,贺老师重点强调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地球一小时”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明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最后,贺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后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扩展思考。
本次备课结束后,参会的教师就本次的备课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之后的产物以及它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同时提出教学应该使同学们通过课堂能够拓宽自我视野的问题。最后,课程组秘书张琼老师布置相关的任务。
上午10点,《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课程组本学期第七次集体备课在参与教师的热烈讨论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