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上午8时30分,素质教育教研室《经典选读》课程组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于二校区主教学楼B40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备课由课程组秘书李晓卫老师主持,来自文学院的柴续续老师和蔡锐老师为在座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示范授课。
柴续续老师本次授课主题为第九章《科学素养》,内容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本质以及科学与社会。课堂伊始,柴老师提出“什么是科学素养”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以幻灯片方式进行关于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的问卷,使同学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定义科学素养,丰富科学知识。接着,柴老师指出科学与伪科学之分,告诫同学们不应被伪科学欺骗,并以“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张悟本”、“日本核泄漏引发国民盲目抢盐”、2012年微博热点“地球连黑三日”、“脑白金广告”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之后,柴老师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带领同学们从生活和工作需要、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如何提升科学素养三个方面来认识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很好地带动了课堂气氛和同学的积极性,并和大家一起观看视频“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蔡锐老师则示范讲授了第八章《思变,创新才能行远》和第十章《全球化、多级世界和多元化》两个章节的内容。在第八章的示范授课中,蔡老师以“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为引导,讲述思变是创新的充分条件,他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巧妙运用历史实例,点明思变的重要性;接着他讲述了“西化”和“本位”,并延伸阅读“阿里文化”,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世界,并指出本章节的主要目的在于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打破固有思路,“思变才能行远”。
随后,蔡老师以“三大矛盾,五个一般”的剖析导入第十章,他首先讲述了经济全球化包括“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内容;接着又说明了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推动霸权主义的形成,只有抵制霸权主义,才能真正推动全球化的进程;最后蔡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清晰地指出发展市场经济和高能耗的生活方式会带来的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
上午10点,《经典选读》课程组第四次集体备课圆满结束。